- · 《农业工程技术》栏目设[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收稿方[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投稿方[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征稿要[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刊物宗[05/29]
地方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心受生源质量、长期以来以分数为导向的考试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地方农业院校的学生
1 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心 受生源质量、长期以来以分数为导向的考试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地方农业院校的学生创新意识普遍有待提高。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得当今大学生习惯于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往往忽略了平时创新意识的培养。进入大学后,相当部分的同学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意愿不高,科技创新的思维还有待提高,即使部分同学敢于提出科技创新的想法和思路,也往往由于自信心不足,导致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无法体现到科技创新作品中去。只要少部分同学既能够具备科技创新的思维和想法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通过组成团队,寻求老师帮助等多方面的努力最终取得相应的科技作品成果。 1.2 教师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有待提高 专业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理念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专业教师往往肩负众多的科研任务,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课题研究和高水平论文研究,经常是处于“重科研,轻教学”的状态,忽略了将创新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教学形式往往是“填鸭式”教学的状态。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科技前沿资讯、专业最新动态、科技创新技能的途径较少。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的压抑和限制。 1.3 学生课外实践环节较少,实践质量欠佳 当前课程体系设置中,学生课外实践的教育环节还不够,当前课外实践主要为2类,校内实践,主要是在本校工程训练中心开展金工实习和专业课程实践;校外实践和毕业实习,主要是在第7、8学期,学生自主到相关企业开展实习和实践。校内实践项目较为单一,对于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效果还不够理想,毕业实践和实习,学生往往已经快要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 1.4 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考核手段较为单一 当前学生评价和考核的方式主要是单纯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的手段比较单一,在大学期间依旧是以考试分数为导向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依然存在着“60分万岁”的心理,往往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一段时间,只要能够及格就满足了,大部分学生不会去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又何谈参与科技创新呢?这就导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运用能力依然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缺乏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和政策。 1.5 交叉性、复合型培养体系尚未构建 科技创新的提出与运用往往需要运用到多科性的知识与能力,然而,部分同学在参与到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需要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农业工程类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当然,建立交叉性、复合型学科体系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和发展,需要协调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资源,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着手。 2 提升农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2.1 注重培养环节中的“一、二、三” 一是构建一个学生培养体系,高校教育工作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一个符合本校实际,便于实施操作的学生培养体系,该体系要确保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第一目的,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具备创新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联系二位导师,要探索建立“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使得培养的学生既掌握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定期开展企业岗前培训的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挖掘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第一时间获得企业所需的储备人才;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岗前培训了解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背景、企业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可以达到企业与学生提前双向选择的良好目的和效果;把握3个培养阶段,即把大学整个学习阶段划分为“通识教育阶段,能力提升阶段,职业选择阶段”,通识教育阶段,主要集中在第1、2学年,学生进入学校后,要第一时间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和专业通识教育,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基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提升阶段,主要集中在第3学年,这一阶段,要重点开展实习实践类教学,交叉性、复合型专业技能培养等内容,要指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努力达到学会用专业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努力培养学生运用交叉性、复合型思维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职业选择阶段,主要集中在第4学年,对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意向就业的同学要重点做好职业生活规划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重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简历制作、面试培训等方面的活动,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求职所需的各项技能。意向考研和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和辅导工作。 2.2 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优化教学内容,需要优化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时应考虑到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将学校实际情况与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相结合。[1]在课堂中,经常使用启发式教学和诱导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大胆采用直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授课方法。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要多采取讨论和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勤于学习和了解本学科最新资讯和科技成果,要在课堂中经常贯穿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开拓学生专业领域视野。努力营造出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自主表达的良好学术氛围。 2.3 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原因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往往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相应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相关负责人要尽快完善配套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探索和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参与者在学分、评优选先、保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多数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4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农业院校育人水平 科学化、严谨化、系统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指标。要建立严格的、合理的、科学的学生考核体系,消除传统试卷评分单一考核模式的弊端。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相关、相近学科的运用和掌握。专业负责人在编制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培养交叉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nygczz.cn/qikandaodu/2020/102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