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工程技术》栏目设[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收稿方[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投稿方[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征稿要[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刊物宗[05/29]
基于农业工程背景的《工程测试技术》教改与实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颂,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教学与智能检测技术研究。E- 金鑫,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工程教学与机械设计研究。E-mail:jx. 0引言 近年来,国家《“
高颂,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教学与智能检测技术研究。E-
金鑫,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工程教学与机械设计研究。E-mail:jx.
0引言
近年来,国家《“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1]和2019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和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的具体要求。对高校而言,对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需紧跟国家要求,围绕相关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发现农业工程领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进入社会的研究生人才具备较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当前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而教学与科研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协同发展,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2]。因此,教学质量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
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方面,国内相关高校教学研究人员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在课堂授课和创新设计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较为丰硕[3-7]。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基于农业工程学科培养具备高层次应用能力人才的要求,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研究需要同教学理论研究齐头并进。结合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讲授实际,针对该课程讲授重点偏理论,应用导向不足的现状,提出了课程教学改进方案,结合具体授课实践,通过教学效果验证,分析以农业工程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改成效。
1教学现状
《工程测试技术》是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理论32学时。通过对2018级硕士生的调查,发现在教学方面,研究生存在较旷课多、上课应付或者无心听课等问题。经调查发现,其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意义小和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合理2个方面造成的。
在研究生对课程意义的认识方面,通过书面调查,超过7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对于当前的科研工作或毕业以后工作意义较小,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无意义,仅有接近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于当前科研工作或毕业以后工作意义较大;在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有6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严重不合理,1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不合理,仅有25%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无所谓或合理。以下从学生对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的认识两方面分析本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和主观分析,得出对于超过8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意义不大的原因在于以下3个方面。
(1)本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自动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有较多重复的知识点,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相关内容,片面的认为本课程只是本科课程更深层次理论的再学习,而没有认识到本课程的侧重点是针对研究生的具体科研工作,同时以培养研究生具备较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相对于本科相关课程,本课程的应用导向性更强。
(2)本课程概念和数学公式推导较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授课的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的通过教师讲解和板书结合电子教案的方式授课,PPT课件上文字过多,动画和图像较少,同时讲授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较少,没有以应用为导向,难以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相关概念,学生学完就忘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进一步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意义较小。
(3)本课程选用经典教材。一方面,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在工程领域的覆盖面很广,教材以概念阐述和理论分析为主,具体实际应用尤其是具有农业工程背景的案例较少,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难以聚焦到研究课题方向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程度较少或不相关的具体的科研工作中,无法使学生把本课程的知识与农业工程领域具体科研项目相结合,造成学生对于本课程意义在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针对传统工程技术领域,与当前农业工程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带来的日益更新的新方法、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理论存在脱节,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前景和应用产生困惑。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nygczz.cn/qikandaodu/2020/100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