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工程技术》栏目设[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收稿方[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投稿方[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征稿要[05/29]
- · 《农业工程技术》刊物宗[05/29]
提高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设备普及率日益增长。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体系逐渐系统化,并且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率仍呈现出上升趋势,我国农业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阶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设备普及率日益增长。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体系逐渐系统化,并且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率仍呈现出上升趋势,我国农业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上升
据相关调查,在我国初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十分低,全国总机械化动力只有8万kW左右,农业应用的拖拉机不超过500台,农业栽重汽车和大型收割机数量不超过200台,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非常低。但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保有量成倍增加,经济作物种类增加,农业生产率高,农业发展得到全新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领域不仅仅只注重农业粮食生产,也逐渐向各种农业多样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农业生产加工业、水厂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等衍生产业。农业机械化将传统的农耕模式逐渐向现代农业耕作模式转变,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业管理更加方便、农业设备更加先进,并且在整个农业过程中增加了农业生产前、生产后的链条产业两个环节。部分传统的农作物生产实现了高水平的机械化,比如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尤其是水稻和小麦的机械化水平。
1.2 农业机械产品多样化
随着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农业政策环境下,农业中的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小,而其他经济利益高的农作物种植力度的加大,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从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考虑,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投入量会逐渐减少,而一些新兴的农业产业的机械设备投入量会大量增加。并且随着人们在全国各地实施节水节能项目和广泛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机械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品价值和发展空间提升。
1.3 市场化、社会服务化农业机械化
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封闭、规模小、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生产工具落后,农业家庭基本很少会去购买农业机械,购买机械既不划算也没有必要。因此,农业机械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这一话题就此产生。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渐向社会服务化、市场化发展。比如就小麦而言,小麦向市场化、社会服务化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跨区域收割小麦。跨区域收割小麦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并将收割的时间延长到一个月左右。收割时间的延长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量和扩大了收割机的应用。这种跨区域收割所带来的利益诱导农户使用收割机,提高农业整体经济利益。此外,现投入到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数量日益增加,投入设备数量的增加对农业衍生产业和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将这些产业向集中化模式转变,推动机械化水平提高。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许多有关农业发展的协会和合作社,让农业生产规模管理系统化。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2.1 技术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之所以在近几十年来有如此快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有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在技术的支持下,农业发展不仅在传统的农业产业中有快速的发展,更是衍生出多种多样的产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传统农业机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由于农业大部分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区域广泛和种植季节性,耕作时间段集中,耕作量大等特征,在以前机械化水平低的环境下,农业生产率低,但随着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除此之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农业机械新技术,以满足农业新发展需求。
21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引入了许多的高科技技术,农业机械化全方位发展。在电子技术、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影响下,农业机械设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化、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农业产品质量,政府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2.2 科学管理种植与重视水土资源保护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也对农田整顿与水土资源的利用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自然环境、气候影响、恶劣天气变化等原因带来的农业危害。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引入新型的种植机械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微灌技术对旱地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资源保护方面,人们既关注农业生产率,也注重对水土保护的研究,不在一味追求农业生产率,而是在保护土地资源的的同时又保证农业生产率。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nygczz.cn/qikandaodu/2020/0918/694.html
上一篇:基于农业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分析
下一篇:农业土地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研究